按:她以破茧之志跨专业突围,半年补足学科断层,斩获国家奖学金及13项省级以上竞赛荣誉;深耕科研,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,探索物联技术的人文温度;开发烈士陵园云祭扫、铁画VR数字展馆,用代码传承文化记忆。从技术拓荒到直博同济,她以青春智识奔赴万物互联的星辰大海。
汪凌云,女,中共预备党员,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021级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,现任班级学习委员,连续四年荣获校一等奖学金,现已推免至同济大学直博,获评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。
转专业·转舵逐梦:锚定星河
从教育技术到物联网,她曾对未来感到迷茫,直到毅然转向计算机领域,才真正意识到技术的魅力与价值。面对跨学科挑战,她主动打破舒适圈,以“破釜沉舟”的勇气直面知识断层。白天啃算法、深夜调代码,仅用半年补足一年课程,不仅连续三年稳居专业前5%,更以综合平均成绩90.5分的优异表现脱颖而出。她一次性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,其中六级成绩高达603分,并连续三年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。同时,她积极投身学科竞赛,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,累计收获省级及以上荣誉13项,屡创佳绩。国家励志奖学金、校级一等奖学金的多次获得,既是对她不懈努力的肯定,也是她勇敢追梦的见证,她笑言,“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,茧房之外自有星辰大海。”

攀学术·解码未来:智启微澜
从最初对科研一无所知,到逐步掌握研究的方法论,她在探索与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并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理想方向。面对未知,她始终保持求知的热情,通过扎实的专业学习与广泛的课外拓展,夯实理论基础,拓宽学术视野。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实践能力,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,在蓝桥杯嵌入式赛道斩获省级三等奖,并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,深入探索感知物联与人文关怀的交叉领域。她以第一作者身份成功发表了一篇SCI二区论文,向学界递交了属于自己的研究答卷。科研之路充满挑战,但她始终心怀感激,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,也珍惜每一次成长的机会。她坚信,学术探索虽艰辛,但只要怀揣坚定的信念,定能勇敢前行,奔赴更广阔的未来。

践初心·微光成炬:情暖四方
她坚信“技术有温度”,坚持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。面对芜湖市烈士陵园网上祭扫平台的开发需求,她主动请缨,协助团队成员深入实地考察,从数据采集到建模呈现,全程参与,用全景图真实复现陵园,使线上祭扫更加沉浸、庄重。她还积极投身芜湖市铁画博物馆VR虚拟场馆建设项目,结合虚拟现实技术,将这门历经百年沉淀的非遗技艺以数字化方式呈现,让古老的铁画艺术焕发新时代的光彩。她始终认为,“工程师的代码里,该有一行写给人间烟火。”正是这份信念,让她在技术的冰冷逻辑中,始终追求温暖的价值,让科技不仅承载创新,更能触及人心。

从“转专业突围”到“直博同济深耕”,汪凌云同学以破茧之志、创新之锐与奉献之心,诠释了当代青年的科技报国情怀。未来,她将继续在科学研究的沃土上,以感知技术探索万物互联的浩瀚征途,让青春与时代“双向奔赴”!
优秀毕业生致学弟学妹的成长寄语:世界广阔,前路漫漫,愿你们在逐梦的航程中,始终怀揣对未知的热忱,也不忘对自我的审视。愿你们以初心为帆,以坚韧为桨,在时代的浪潮里乘风破浪,不负青春,不负热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