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计信学院 吴菲菲)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,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,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。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围绕“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”主题,秉承“投身志愿服务,助力乡村振兴,弘扬时代精神”的服务理念,动员、组织39支实践团队分赴各地的基层、企业、学校和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。其中,组建研究生校级重点团队1支,本科生校级重点团队9支,院级重点团队11支,班级重点团队18支,共计527余名青年学子,旨在引领和帮助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,将学生所学和社会所需相融合,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做贡献。
协调开展工作,精准落实行动
为保障暑期社会实践顺利进行,促进实践精准开展,计信学院全面规划,协调合作、精心布置,自4月下旬起计信学院便启动暑期社会实践相关立项工作,紧紧围绕“夕阳e路”“项目e站”“万家e诊”、“彩虹e教”“菁英e彩”五大实践方阵,“跑赢新赛道”“学科竞赛集训团”等多个主题深耕细作,广泛进行团队招募和遴选,积极开拓实践基地,搭建专业实践平台,确保安全及资金到位,不断优化顶层设计、强化专业指导以及组织多维培训。


7月份以来,实践团队精神饱满、斗志昂扬,先后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。实践期间,计信学院多措并举,始终高度重视安全防护工作,院党委书记袁兴龙、院长罗永龙、校团委副书记廖仲明、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方群、院党委副书记张园园、副院长陈付龙、接标、校思政指导教师张添翼,系主任孙丽萍、王涛春,团队指导老师杭后俊、陈传明、郑孝遥等27人次先后赴各地看望并慰问暑期社会实践师生,参观实践成果展示汇报,座谈会了解实践心得体会,对实践人员及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。师生齐心,切实做好安全防护措施,保障实践工作顺利完成。

投身社会实践,赓续时代薪火
离家辛勤育人梦,天下繁花桃李红。“彩虹e教”实践团队捧着一颗丹心,奔赴贫困地区。团队在传统中小学教学科目上,增加少儿编程课、计算机科普课、安全教育课、思想建设课等一系列系列课程。爱心支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,更是一份热爱、一份责任、一份担当。


科技创新实践路,同心共筑中华梦。“项目e站”实践团队将所学知识化为实践根基,将创新信念化为前进动力。在指导老师和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,他们成功实现数据采集、实地建模、PC端导入VR头盔、PC端平台创建等。


殷切关怀暖人心,志愿服务守初心。“夕阳e路”实践团队以解决老年人所面临的“数字鸿沟”问题为出发点,以老年人在智能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为目标,使智能化管理适应老年人,并不断改进传统服务方式,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、更贴心、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。


提供义务维修,彰显青春力量。“万家e诊”实践团队奔赴社区为附近居民提供免费的电脑维修服务、进行社区安全调查、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和问卷调查。同学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社会实践、传播网络知识,以实际行动服务社区群众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。


投身基层实践,助力脱贫攻坚。“菁英e彩”实践团队投身一线开展志愿活动,同学们组织老人进行健康体检、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、向当地居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,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项工作。正所谓“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”,许多伟大的事业也是由平凡的小事堆砌而成,同学们在建设美丽富强民主和谐文明中国的道路上展现了青年担当,贡献出青春力量。


致力科技创新,不负青云之志。“项目e站”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特色,赴各地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实践。在实践期间,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专业知识用于项目开发,熟悉IT企业的项目流程,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及相关产业发展前景。
书写青春印记,收获硕果累累
一个月以来,学院实践各项成果以科技作品、新闻媒体报道、感谢信等多种方式呈现,实现社会实践服务与专业实践的无缝对接,积下硕果累累。2022年的夏天,计信学院共有527名学子投身于社会实践,有15名指导教师与实践团队一路同行,悉心指导。39支实践团队,提交调研报告30余篇,学院发送微信推文30余篇,省级以上新闻稿投稿成功160余次,提交视频60余条,得到中国青年网等国家级媒体的报道130余次。计信学子贯彻落实安徽师范大学“博学、重教、厚德、笃行”的校训,在各实践地勤勤恳恳、悉心工作,得到当地居民的一致赞赏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为将三下乡精神传承、将爱心挥洒,计信学子已然在路上。


青年需要锤炼,社会是最好的磨刀石。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不仅在于让青年大学生踏足社会,真实感受社会万象,更重要的是借此活动培养出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,激发学生勇于创新、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计信学子以聆听与合作增强了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丰富生活阅历、锻炼专业能力、收获心灵洗礼,在祖国的乡土大地上诠释青春的模样,滋养希望的种子。